“从年产全国人均一支笔到全世界人均一支笔,这只是数量概念,问题在于谁在用分水生产的笔,比尔·盖茨有没有用过?2008年能否成为奥运专用笔?”桐庐分水镇原党委书记、现桐庐县副县长濮明升的一席话,说出了分水600余家制笔企业的心声:制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还不够高,企业的竞争力还不够强等。制笔业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就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萍对此感触很深。上世纪90年代,在当时缺技术、缺设备、缺资金的情况下,尖端内窥镜公司只能生产低技术含量的内窥镜配套手术器械,如手术钳、手术刀之类。为了涉足高技术领域,公司又做起了代售内窥镜产品业务,结果由于无法自行检测,吃了大亏——被国家抽检为不合格产品,以致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客户纷纷要求退货。“产品没有技术,企业就没有前途”,这是公司董事长徐天松在惨痛的教训中总结出的经验。
近几年来,桐庐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下足力气。一股自主创新之风正在当地弥散开来。
加大科技投入
研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2001年,分水制笔行业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第一个课题,就是解决模具的外观设计问题。如今,除了外观设计之外,有关油墨及笔尖技术方面的课题,也正在进一步展开之中。
制笔行业只是众多发展中企业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必须依靠科研力量的投入,加快研发中心的建设。来自桐庐县科技局的消息,目前桐庐共有县级企业研发中心49家,其中被杭州市认定的市级研发中心14家,行业研发中心2家。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公司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家生产传统医疗器械的小厂,到如今的集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是依托研发中心的科技投入,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
“有人(科技人员),有场地,有产品,有资金,有技术。这是我们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的要求。”县科技局局长方裕良指出,企业依托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加大自主开发的力度,一旦新产品投放市场,则意味着企业新一轮发展的开始,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资金支持
为企业创新解决了后顾之忧
企业要发展要创新,关键的制约瓶颈是资金问题。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鼓励其积极创新,桐庐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支持上做足文章。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06年,桐庐共列入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6项,核定资助资金881.8万元,全县共实施了县级两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共121项,总资助经费达350万元。
其中杭州康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数码等离子凝切刀”等1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的“医用耐高温高压内窥镜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的重点火炬计划项目,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的“高清晰度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等2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火炬项目。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申报的“射频离子束电切镜”等2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的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转轮水力设计和转轮叶片制作技术”等17个项目列入省级各类科技发展项目,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的“甘草膦生产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列入市级各类科技发展项目。
“自主创新的企业好比一匹会跑的马,要给它喂好料,争取资金支持,才能真正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方裕良表示,下一步,科技局将继续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全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县里的储备项目中,确定和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具有一定影响的科技项目向国家、省、市申报,并大力开展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来源:浙江在线
2006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