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善琏:依笔而生

  第一支毛笔的诞生,要远远早于“文房四宝”的说法。公元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已经有毛笔描绘的痕迹。古时的人将羊毛捆扎于柳枝,便是最粗制的毛笔。两千多年前,秦朝蒙恬大将军创毫于世,将羊毛脱脂,改柳枝为竹管,纳毛于管内,以竹笋的形状制笔毫,相传这是毛笔真正成为书写工具的开始。蒙恬创造的毛笔形状,从此没有改变过。后人为了将毛笔制得更加美观,还创造出兰花式样的笔毫,洁白如含苞欲放的玉兰,甚至有人创造出葫芦形的笔毫,用笔更加圆润坚劲。

  但凡制笔之人,都尊崇蒙恬为鼻祖。以湖州善琏为例,每年10月,善琏人会有盛大的祭祖活动。大家从蒙公祠里将蒙恬塑像抬出来,游走善琏的街道,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放鞭炮,热闹的场面会吸引全镇人站在街边恭迎“蒙公”。在制笔者心目中,蒙恬创造的毛笔,写出的一毫一顿,皆是制笔者世代的魂。

  山东广饶齐笔、浙江湖笔、安徽宣笔和河北衡笔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笔,各地都有自己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其中,广饶齐笔以狼毫笔为特色;浙江湖笔以羊毫制笔,毛细锋嫩,质地纯净;安徽宣笔以兔毛为原料,贵为紫毫,笔锋短小犀锐,劲健有力;河北衡笔则坚韧耐用,含墨量大。即便是现在,工匠们依然守着传统的制笔工艺,亲手打造一支支毛笔。

  旧时,四地都采用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模式,虽然是家庭作坊,但规模却很可观,拥有工匠学徒几百人的作坊,在这四大毛笔产地均属常见。记者前往善琏采访时看到,善琏有几家制笔的大厂,择笔车间、刻字车间等一字排开,所有工序都由工人手工完成。而家庭作坊式的制笔传统也在延续,小镇几乎家家都有制笔工匠,很多人家都是世代靠制笔为生。现时的情景似乎与明代的《弘治湖州府志》描述的并无大异:“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

  和清冷的湖笔博物馆相比,毛笔制造业的市场却颇为热闹。规模不大的善琏四德笔房,每年生产湖笔十几万支,在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欧洲等地都有大量客源。善琏镇大大小小笔房共有五十余家,但不少都只拥有一个小门面,依靠从其他笔房购买笔头、笔杆,甚至做好的成笔来销售。

  四德笔房老板慎鹤云向记者介绍,现在国内毛笔的销售不外乎三种:被书法家买去练字,一些著名书法家还会根据自己书写的运笔习惯来订制湖笔;被视为颇有文化气息的礼品赠人,礼品笔这块销量很可观,不少产地的声名也都靠礼品笔来打响;外销到海外,日本、欧洲和东南亚是国内毛笔出口的集中地。按照慎鹤云的亲身经验,日本客人对中国书法比较懂行,会自行设计款式,要求笔房来制作;韩国工匠对中国书法文化很有兴趣,会派出工匠亲自来中国考察学习毛笔制作。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年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