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北京最后一个钢笔修理师(图)

 


 图 文/高星


职业:修钢笔

姓名:张广义

姓别:男

年龄:79岁

民族:汉

采访地点:北京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02号

采访时间:2008年5月18日

    一看张广义老人的气质,我便由哀地称他为老师了,对此称谓他似乎并不感觉突唐,但他也说了句:您别客气。在他身上即有旧文人的清高,又有老北京的礼数。

第一次遇见他时,我说可以给您拍照吗?他有一撘没一撘地应付着我,我回头一看,他工作室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报刊的采访和图片,还有与中央台的白岩松、崔永元录制节目的合影照片。是不缺我为他照相呀,人家见识多了。

    张老师的修笔店,就坐落在东四繁华的大街上,本身是一栋民国时期的灰砖楼,中西合璧,女儿墙上有砖雕,迎面有汉白玉石刻的扁,上书“大兴公寓”。张老师介绍说,他祖上开的这家公寓,就是当年主要接待进京考试的学子,屋里的地面是民国风格的彩色花砖,还有一对汉白玉石雕的欧式坐墩,据说是老院子里的遗物,可惜石桌早已坏了。

    可能是由于成年接待文化学生,便有了文化内涵的传承。张老师的父亲当年便在这里经营钢笔生意,张老师从小便帮着父亲打点这个小铺面。

    后来有许多人总是前来寻求修钢笔,因此父子俩便开始经营了修钢笔的行当。一来二去,在京城里小有了名气,人送“钢笔张”。1949年,公社合营,张老师先在东风市场的商场里设点修钢笔,后又归国营的修理公司管理。几年前,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这块老地方,在家里开办了个修理行。

    如今这个修笔行是北京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处修笔行,他的许多同行早就不干这个了,有的退休了,有的转干别的了。而他带过的徒弟全部不干了,有的去了外地,也没了联系。

    我原以为,这个门脸很冷清,但在我采访过程中,来了好几拨顾客,有的是看过电视节目,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有的是偶然路过觉得新鲜进来参观的,但更多的是父亲或母亲带着上初中的孩子来这里配钢笔、修钢笔的。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是张老师的老顾客了,他们小时就在这里修过钢笔。张老师介绍说,还有爷爷带着孙子来的呢,爷爷也曾是他的老顾客。

    有了电脑后,钢笔现已快和毛笔一样了,成为了一种礼品,用途越来越少了,人们即使写也现在大量使用圆珠笔、签字笔,又便宜又省事。但张老师说:钢笔写出的字庄重有味,讲究的人依然使用钢笔。而且现在新的笔废弃的太多,全是塑料,也是一种污染。

    我问他新型的钢笔你能接受吗?张老师说没什么新鲜的,都是过去有过的型号。过去的老型号现在的人还有没见过的呢!

    张老师还有一绝门的手艺,就是给包金的笔尖头上掉了小珠处点金,这活在有的钢笔厂都要使激光操作才行。但张老师如今年岁太大了,也不怎么操练这活了。但他有时到一些著名的钢笔厂家授教,甚至国外的厂商也找上门来求教。

    张老师的门脸门在两旁国外品牌的化妆品与时装店的拥挤中,更显朴素。有人要用每月8000元的房租认租他的房子,但都被他回绝,他一年修钢笔的收入也就一万来块钱。张老师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求一乐呵,他老伴在家做家务,他每天上午有时骑车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下午回到这里,重温着六十多年的时光。他的儿孙们没有人跟他学这门手艺,但受他影响,都在用钢笔写字。

    张老师墙上挂有王世襄老人前几年为他题写的讨句:“半厘小肆客争临,笔好人诚惬众心,若问缘何常灿烂,只因骨内有真金。”来源:新浪博客


2008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