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贝发集团:抗衡“专利螳螂”一年半终获胜

 2013年4月23日,美国interform(因特福)公司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贝发集团美国销售商target(塔吉特)以及staple(史泰博),称他们销售的贝发揿动圆珠笔和中性专利笔侵犯了其专利号为“us6447,190c1”,关于书写工具的粘弹性护套的美国发明专利。4月26日,塔吉特公司发函,提出依据双方合同规定,将该诉讼案件移交贝发集团进行应诉。同年5月6日,贝发集团确认接手该案件。

  应诉后,贝发集团委托了美国当地一家在知识产权案件方面颇有经验的律师事务所负责案件。律师团队就专利权利范围、时效、原告方情况等展开调查。经了解,因特福公司并不从事笔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业务是提供产品推广、打印等服务,涉案专利是其向个人专利权人收购的。包括贝发集团供货的两家企业在内,因特福公司共起诉了6家被告,分布在美、日等国。

  美国当地律师告知贝发集团,如果确定走诉讼程序,整个过程预计需要2到3年,诉讼成本近150万美元,这还是在顺利情况下,其间双方还可能进行上诉或者反诉程序。

  贝发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非常重视企业品牌及形象保护,以及客户利益的维护,之前在国际上面对同行发起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从未消极应对,此次首次面对“专利螳螂”发起的攻击,虽然预见到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及金钱,仍决定独立应诉。

  2013年6月19日开始,贝发集团积极配合律师进行相关资料和证据的收集。律师团队针对涉案专利技术的无效检索也有收获。此外,案件涉及的贝发相应书写工具弹性护套经美国实验机构检测,显示弹性护套硬度已经超出对方所称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

  去年7月2日,在德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举行的马克曼听证会(一种美国地方法院的审前听证会)上,法官初步同意全部采用贝发集团律师的专利保护范围定义。在7月16日法院安排的调解会上,贝发集团严词拒绝了因特福公司要求的135.7万美元和解费,决心将诉讼进行到底。

  “凭借已有证据,以及因特福公司虽然指控侵权但却拿不出任何侵权证据的情况,我们在本案中胜诉几率极大。”贝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10月20日,美国法院判决同意因特福公司于当月13日提出的撤诉请求。

  据记者多方了解,此次贝发集团正面迎击国外“专利螳螂”并获胜利对国内文具行业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

  延伸阅读

  “专利螳螂”又称专利流氓,是指那些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行为在法律上并不违法,只是因为其目的和经营模式令人反感而被称为“流氓”,是道德评价上的一种贬义称谓。

  在国际上,近10年来与专利流氓有关的诉讼案件迅猛增加,其中又以美国最多。专利流氓主要打击两类公司———大型公司或中小高新企业。

  比如,据彭博社报道,今年2月份,美国德克萨斯联邦陪审团作出判决,称苹果itunes侵犯smartflashllc在软件和游戏分发服务上的专利成立,勒令苹果赔偿原告5.329亿美元。而实际上,smartflash公司本身并不销售任何产品,只是将手上拥有的专利进行授权而作为盈利的手段。

  近年来,与中国企业相关的诉讼案件也在增加,华为、中兴通讯、联想等“走出”国门的大公司每年多次遭遇国外专利流氓的诉讼。另有学者认为专利流氓在中国处于收购专利的“布局”阶段,需要引起注意。

  国内知识产权方面有关专家指出,要防范专利流氓,从企业角度必须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大型企业针对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储备,以防专利流氓敲诈;小型企业也要重视技术积累,并随着企业成长及时申请或购买相关专利。对于可能的专利侵权,提前由法务和技术人员联合做好规避的设计与安排,实在无法规避的,可考虑通过收购、购买许可等方式预防侵权风险。


2015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