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贝发集团:从制造“奔向”文创

 

 “中国为什么造不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 

  

  五年前,这样的疑问,一度在公共舆论空间引发了中国制造业的“振动”。

 


 

  实际上,一支小小的笔背后,有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门类相当于一架大飞机。制笔涉及五大领域的技术包括塑料工艺、精微模具、精细化工、环保喷涂、柔性化生产,这此领域涉及的技术都很复杂。在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看来,国内制笔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正是体现了中国基础工业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而作为国家制造单项冠军产品企业

贝发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

弥补差距抢得领先


 

01


专注做笔30年

 

  贝发近30年的成长史,也是中国制笔企业的的曲折发展史。

 


1994年


  邱智铭创立了贝发集团的前身——宁波贝发文体工艺旅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开始专注做笔。在当年的广交会楼梯口上,他用换来的一张名片敲开了外贸的订单和出口的大门,当年就实现外销额600多万美元。 



1998年


  贝发第一次申请简易圆珠笔外观专利成功。次年成立行业内首家制笔研究中心——贝发制笔工程技术中心。


 2002年


  “贝发中国制笔城”首次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制笔协会评审,此后又分别于2005年、2008 年、2012 年、2017 年通过复评,是中国行业内唯一一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区域经济荣誉称号。 

 


2008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贝发高管团对企业发展进行全面战略分析和定位,建立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从单一制造向综合文具供应链服务商转型,从出口制造型企业向国际化品牌企业转型,加快了向综合供应链运营服务商转型的步伐。


2011年


  在科技部的组织下,贝发集团牵头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计划——“笔头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课题和“圆珠笔墨水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中油墨水课题,解决了长期制约中国制笔行业向高端发展的三大难题:不锈钢笔头、高端油墨工艺和装备。


2013年


  贝发集团的“中国文具创意设计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成为文具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16年,贝发集团旗下研发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8年


  贝发集团的自主N9品牌(中文:那就)创立,这个针对白领、学生的高端、年轻化品牌在北京故宫惊艳亮相,填补了中国中高端笔类产品市场。


2020年


  如今,集团化运营的贝发集团旗下有宁波贝发制笔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宁波贝发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安徽新贝发制笔城有限公司、宁波博汇文具有限公司、宁波力德尔文具礼品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新贝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分公司、子公司,分别涉及到研发、生产、模具、销售等不同领域。贝发生产的圆珠笔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世界都排名第一,60%的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39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多次获得全球产品创新奖、全球最佳供应商奖、顶级供应商奖等国际奖项。

 

  作为全国制笔材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贝发集团主导(参与)起草制笔标准共计48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41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制笔行业团体标准1项。同时,贝发还组建了中国制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成为制笔行业唯一一家实施两化融合贯标体系的试点单位。


02


答好“圆珠笔之问”

怎么答好“圆珠笔之问”?邱智铭有自己的分析见解。

  

?他认为,高端笔产品要耐磨、耐腐蚀、有书写长度。

 

  低端笔头的材料是铜,铜的加工工艺中国已经很稳定了,但是高端产品的材料是特种不锈钢,其材料和加工技术在2014年以前在中国是空白。生产圆珠笔笔头,需要先将优质不锈钢加工拉丝成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丝,然后通过精密切削将其制作成笔尖,误差不能超过2微米,其中包含12道工序,制作时甚至需要比制作钟表零件还要精准。

 

  2015年,“圆珠笔之间”出现后,贝发集团着手实施精品战略,积极与国内重大的商务会议合作,设计研发会议指定用笔。第二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名为“中国好笔”的绿色礼品笔就出现在了每位参会代表的座位上。“这是我们的‘元首笔’,是中国政府的国礼,是送给全世界的元首的笔。我们将其定位为‘为世界经济书写解决方案’。邱智铭对此感到颇为自豪。

 


  这支“元首笔”,早已不只是一个工具,它集成了贝发的文化情怀、科技情怀、健康情怀、工匠情怀和产业情怀:笔身模仿南宋瓷器,刻有三潭印月浮雕,诠释着杭州的历史文化:突破了世界制笔行业高温、高海拔、高湿度的三大瓶颈,小小的笔头里安装了自动锁墨系统,做到了自如控制,类似于PAC的生命科技技术应用到笔上。使笔杆具有抗菌、杀菌的功效;笔身有些位置由20年以上工龄的技师来处理,使得笔更加有质感。贝发还希望每个用笔的人都能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去产能、去库存?如何供给侧改革?如何把每个产品做到工业4.0?

  2017年的厦门金砖国家峰会,贝发集团又有三款笔成功竞标入选,分别是元首笔、部长笔和记者笔。

 


  “圆珠笔之间”,贝发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03


三天一项新专利

 

  从2002年开始,贝发平均每三天就诞生一项新专利,目前共申请专利3000多项,不但拥有制笔行业五大核心技术,而且在技术层面提升了笔的书写性能、书写长度、脱帽不干时间等各项技术指标,并首次在行业内引入书写润滑度指标,提高了国内圆珠笔的制造水平。

  目前,贝发集团拥有研发人员200 余人,每年将营业额的3%至5%作为研发和技改资金。


  在贝发,有一座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三座依托于境外分公司设立的内部技术中心,有每年斥资数百万元组织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有完善的ERP系统,有一批基础研究类博士、博士后和进行前瞻性核心技术研究开发的博士工作站,还不定期聘请外国资深顾问进行实地调查、研发,引进瑞士、德国等高精尖技术,改进模具加工设备。

 

  

  目前,贝发集团的制造模式分成五种,包括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作业、机械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已超过65%,出货合格率保持在99.6%以上。

  在制造领域越走越精的同时,邱智铭也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笔行业的另一个弱项——文化。“与万宝龙和派克等国外品牌相比,我们缺少足够好的品牌故事,这促使我们思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转型文创产业。”邱智铭说。

 

 

04


文创产业生态平台

 

  近两年来,贝发集团开始探索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致力于创建“科创、文创、云创”的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对于一家传统的笔类产品制造企业,这样的跨越不可谓不大。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传统书写工具笔的市场规模在萎缩。制笔产业需要一些新的突破口,以书写兼带其他功能,朝礼品化、玩具化、功能化、科技化、时尚化转型。“从这个角度来说,笔的市场依然在扩容。为此,贝发集团提出了文具供应链的概念,进而搭建闭环生态链和营销平台。”邱智铭如此阐释贝发的战略目标。

 

  这一战略目标的立足点,不是厂房设备机器,而是海量数据。贝发在全球有15亿的用户和一千多个分销商,分布在两百个国家和地区。依托于此,贝发集团从笔类产品的专业供应商转变为一站式供应商,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专业制造商服务。

同时,贝发集团还自建了一个个新零售终端,覆盖“品牌+产品+模式+服务+系统”五位一体业务。

 

  经过测试,这种新模式得到了国际国内的热烈响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此总结为: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做法。

以此为方向,贝发集团打造了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取名为“文器谷”,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闭环生态系统,内含一系列 “文器”创新模式。

 

  其中,文器云是一个精准对接需求与全球设计创新资源的信息系统平台。只要客户有创意,文器谷的文创中心就可以完成快速打样、商业评价、成本核算、标准建立、知识产权审核,然后直接向全球客户推荐。

 

  文器链致力于解决供应和制造问题,已有一千多家企业加入。它承担了研发设计创意、产业化验证、工艺及制造方式筛选、销售推荐全球用户等功能,还容纳了五大产业链评价中心。

 

  文器库是一一个全网营销平台,兼具传统分销、传统批发、传统终端、传统大客户和B2B等业态,线上线下也全面打通。

 

·贝发集团文器库样品店

 

文器社是一个特色社群。在这里,成员可以参加培训、主题论坛、各类创新大奖赛,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把供应链上下游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高粘性的群体。

 

文器创则为设计师的创业提供了舞台,不仅提供创业指导,还提供创业投资,孵化出一些有能力的小公司。生意做大后,还有供应链融资跟进支持。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关口,不要继续投资设备、投资厂房,而要投资智慧,使得创意能够植人,让企业从制造型转为用户导向型。”邱智铭说。

 

2020年0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