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青岛正点文具用品有限公司:不要让灵魂在忍饥挨饿——中国制笔协会科技创新主题发言

    大家好!我叫王元鸿。元是美元的元,鸿是黄飞鸿的鸿。来自青岛正点文具用品有限公司,即原来的青岛至诚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今天有幸与各位同仁在这里,就目前中国最时髦的名词“创新”做一下交流。今天发言题目是:不要让灵魂在忍饥挨饿,共分三部分:

    我们公司从90年代末开始进口代理韩国的文具,后又组装生产出口笔类,进入此行业也已接近8个年头了。说来非常惭愧,公司一直默默无闻,发展缓慢。

    早在2002年底前,我们还是以内销为主。但随着国内从业者越来越多,产品同质化愈演愈烈,供远远大于求。对于大部份内销企业,品牌力不强,销售网络不健全,推出新晶经常会产生滞销与拖款,而不出新产品,公司又难以发展,风险很大,所以进退两难。我形容当时的形势是“做快了是找死,做慢了是等死”。好象是进了死胡同。所以我们重新审时度势,决定另辟蹊径,重新定位在出口加工上。不做自有品牌,只做OEM贴牌。

    但是在这种看似被动的合作中,我们竭尽全力,注重创新,研发出一些国内乃至国际专利产品与包装,从而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让客户另眼相看。并与欧美几个大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年出口额$1000万,员工300余人,业务、技术,管理人员40余人,厂房1万多平方米。

    我们一直坚持“产品人员同在,品质品位品牌”的经营原则。本着“以想象力为原料,用创新来生产”的差异化经营方针。以“韩国的品质,中国的价格,日本的服务”为竞争策略。总之,力争把公司搞成特色鲜明的中国制笔企业!
 
    因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制笔行业中高手如云,我们无论是在实力上或是技术上以及管理上都无法与一些大公司相抗衡。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我们只能在市场的夹缝中,探索一条特色之路来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一席之地。即:做不了最大!就做最专!最特!

    我感觉现今公司的主要特色有三方面:

    特色1)研发上中外合璧

    与国外一些家电行业的设计研发机构紧密配合(如三星、索尼的设计室等),来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创意、新灵感。这些新产品总会让国外买家眼前一亮,为之振奋,应该说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国外长年的订单现在排到了2008年底,最近正在为2009年的新构思,交流,打样。

    特色2)国际化观念

    因为公司的前身是国际贸易公司,应该说有一定的国际观。比如,对于我们的失误与客人的索赔,我们从来不找任何借口(NO EXCUSE),而是首先道歉并赔偿一切损失。客商对我们这种较客观的态度表示认可。所以很多制笔之外的文具产品也让我们来做。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我们一旦答应下来,会尽全力去完成,即便出了问题,也会负责到底!解除了很多买家的后顾之忧!

    因此,根据公司现况,我们提出了以“韩国的品质,中国的价格,日本的服务”这种国际化思路,来与买家对接。

    特色3)企业文化的建设

    以上提到我们在技术、设备、实力、规模乃至管理上从不敢与在座的制笔大鳄们去竞争,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我们自豪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初见成效。

    曾经有一个日本数一数二的制笔品牌公司酌多位高层,到我司参观。他们自豪地从口袋里掏出日本公司的文化手册。上有“社训”等。比如“严谨上进”,“一日一进”等。我们本着互相切磋的想法,拿出自己的企业文化手册。对于其中的文字与理念,日本人表现出诧异和浓厚的兴趣,他们谦虚的一字一句的询问、记录。最后嘘了一口气,说道:“还是中国人聪明尸我说:“不是这样。在产品质量,技术上中国要向你们学习。在文化上日本是从中国学来的,当然中国人更正宗,更地道,更专业!”回国后,他们又让秘书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问:“能否给一本我们企业文化的手册!”我说当然没问题。

    除了一些口号、理念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良好文化的教育熏陶下,培育出了一支爱厂如家、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精英团队。在这里加班加点没有怨言;也没有提加班费的;年底发奖金有人感觉太多,而往公司退的;犯了错误写检查并自己罚自己款的;采购人员对厂商送的现金、礼品、购物卡等物品拒收或主动交到厂办工会的,等等。有的韩国客商问我,你们的员工这不是傻吗?在韩国都是员工千方百计在工资问题上与老板讨价还价斗智斗勇。节假日加班,罢工抗议,并索要3-4倍工资。你们的员工真不可思议,我们能换一下就好了。我说人好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不断教育引导。人都有善恶的两面,周围的善人多了,会激发出自己善的一面,与恶人相处多了会体现出恶的一面,关键在于教育引导以及老板自身,管理人员是否也以善心去对待每个员工。大家都以一颗善良的爱心,感恩的心,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吃苦是福,吃亏是福,那么,一切都会变的简单。而简单才是成熟的美。

    大部分员工都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干,把公司当成大家庭,把同事当成兄弟姐妹。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公司要象“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我们也正是靠这样一支顽强如梅,高尚如兰,坚韧如竹,纯洁如菊的团队受到了外商们的一致赞许---一“这是个特殊的中国企业”。甚至有一位外商被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还热情高涨的工人们所感动,并掏出自己的“私房钱”给员工们建篮球场,排球场等娱乐设施供他们工作之余休闲健身。

    总之,我始终相信,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宗教,是员工的信仰与共同的价值观。有了它才有共同的远景,困难时的支柱,无穷的力量。而这些都是金钱所买不到。因为金钱只有短暂的诱惑力,没有长久的凝聚力。一味盲目的物质奖励,而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只会滋养更大的欲望与贪婪。

    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公司,不仅是管理出来的而更是教育出来的,因为管理多是在亡羊补牢。先有问题,再有管理。不是有一句话叫“管理是残缺的美”吗?因此想管好公司必须先管好犬,想管好人必须先管好思想,想管好思想就必须先去教育。这也正是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二、创新体会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当然创新也有难易之分,从率先性模仿,再到创造性模仿,最后发展成自主性、原创性的创造。

    从形式上,创新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外观设计创新    2)技术研发创新    3)管理模式创新    4)企业文化创新

    1、观设计创新

    在90年代中后期,现代制笔业刚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款笔型,转印几十种,上百种的颜色或图案,并且总能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在这种简单的创新下,产品可以说供不应求。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不是在卖笔而是在卖色彩,卖设计。总之是“货卖一张皮”,谁的表面文章做的好,谁就有大发展,高回报。所以,国内很多厂家在那个市场初步形成的时期,掘到了自己的一大桶金。

    后来,随着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从业者愈来愈多,这种单一的色彩创新已不能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从而迫使企业从色彩上升到整个产品外型,即模具上进行创新。创新的难度,成本也大大提  谈到外观创新,顺便说一下美国一家全球知名的连锁餐厅-----“Hooters”。中文叫“猫头鹰餐厅”。听说上海开了两家,生意火的不得了。我在拉斯维加斯,洛杉矶都去过,但均没排上队没吃得上。Hooters”原意是美女,波霸的意思。店家也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胃口,服务员全是穿着性感运动装的靓妹。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秀色可餐也”。这也从服务业的角度,证明了外型创新的重要性,即便它的饭菜口味确实很一般。

    2.技术研发创新

    每一个产品都是按从初期的不充分竞争到后期的充分竞争,这一生命周期来发展的。

    十年前,随着中性笔的诞生,并逐渐取代了部分水性笔份额的时候一些制笔业的新贵们也应运而生。但今天中性笔已不再神秘,也风光不再了。反而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了。我们大家都在望眼欲穿,翘首以待全新产品的出现。

    但如今,千呼万唤也没有出来。中油笔,揿动中性笔也只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可见,技术创新尤其是换代的技术创新,非常困难。它就像发明创造一样,需要巨大投入,冒巨大风险,更需要漫长等待。

    当然,像具体技术工艺上的创新也会给我们带来较好的市场反响。

    如:前几年开始的二次注塑工艺,可擦中性笔等。

    在谈到以上产品外观设计及技术创新时,我们不得不想到近在邻国的一个靠产晶创新缔造发展奇迹的企业-----韩国三星。

    三星总有源源不断的金点子,好创意。据说,三星的“新产品银行”已储存了未来五年的新产品。应该说三星是以坚持创新产品和工业设计,以其独到的眼光及竞争策略来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学习的楷模。

    在此,我想再举一个服务业的例子-------

    3.企业文化的创新

    我们知道“一招鲜”吃遍天。但这已是老黄历了。现在市场变化如此之快,也要求我们招招鲜,永远鲜。即是说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保证不断创新。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持续不断的创新呢?关键是要有创新的文化,理想的平台,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创新的种子。尤其是,在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财富资源是人才。

    再回到三星的创新文化上,当韩国三星总裁李健熙先生在欧洲看到当时三星的产品总是被摆在货架最底端,而且覆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时,回国后就痛下决心,面对全体员工,说出了改革创新的豪言壮语“除了老婆,一切都要换!”。并请了美国二位设计学院教授来到韩国,开始了一场洗脑革命,。抛掉原有的”男尊女卑,先老后幼”等固有的传统思想和中庸之道。  带领设计人员周游列国,不讲韩文,不用筷子,完全融入适合创新的西方文化与思想之中。也就是这些奇异的世界之旅,象神奇的化学配方,流入了精英设计师们的血液里。从而重塑全新的思维方式,并逐渐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创新理念。

    在这儿,举一个突破惯性思维的案例

    三、机遇与危机

    一个月前,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看到贝发邱总讲到“前有标兵(国外大企业),后有追兵”的危机感时,在上次贵州会议听了乐美黄总讲到印度制笔业崛起的紧迫感时,我都颇有感触,非常认同!

    同时,也让我想到一句话:“不要把运气当能力!”中国制笔业在近10年的确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谁呢?不是我们国人能力提高了,再高也高不过日本、韩国,无论在管理上,文化上与创新上。而是“时势造英雄“,得益于整个国家的大局势、大潮流。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已成为世界工厂(当然技术、管理也进步很快)。你日本、韩国能人再多,也无力回天,只能望洋兴叹了!

    但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面的印度正在飞速崛起,他们有永远乐观的工作态度,他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他们也有较高的制笔核心技术(笔头,油墨,模具除外),他们还有天生的语言优势,等等。

    那么,当我们在历史的机遇不仅仅只眷顾中国的时候,我们拿什么与印度竞争呢?我想,到那时,只要我们拥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就足矣。因为印度的软肋是,对产品设计研发品位不高,他们用韩国的模具做出的产品及包装设计,总让人看起来比较廉价,感到他们物非所值。

    所以,我们整个中国制笔行业,只有打出自己的特色创新牌,才能赶超国外的标兵,甩掉后面的追兵,才能巩固现有的,在世界制笔业的重要份额,才能逐渐树立起在世界制笔业的霸主地位。

    朋友们,今天,我们中国的企业都发展壮大起来了,员工们也都丰衣足食了,但是创新才是企业的灵魂,不要让我们的灵魂在忍饥挨饿!


   


2006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