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智铭:从制笔大鳄到文具服务商
“去年是大起大落的一年。”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智铭对记者感慨地说。
贝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制笔企业,传统的销售市场在欧美。全球金融危机面前,贝发集团首当其冲。去年下半年,欧美市场的订单下跌了20%,整个2008年度的出口额下降了10%。 但是邱智铭应对沉着。“这是因为我们经过了北京奥运会的演练和准备。”
借力奥运
2006年,贝发集团成为北京奥运会文具类商品独家供应商,公司开始了品牌经营之路。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邱智铭说,以前我们对品牌的认识比较肤浅,以为品牌就是产品的名称,贴个商标就可以了。
贝发集团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在产品上贴了个北京奥运商标就出售,结果市场不认账,产品卖不出去。国际奥委会有关官员也提出了批评,说奥运赞助商不是简单的贴牌生产,要中国企业向雅典、悉尼奥运赞助商学习。
“北京奥运会官员把我们找去开会,商讨解决的办法。”邱智铭说,我们才知道北京奥运宣传的是中国文化,要体现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精神。
邱智铭“脑瓜一下开了窍”,设计并推出了老北京、鸟巢、和谐之旅等系列化的奥运笔,均为精品、限量版,一问世即广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其中和谐之旅笔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鸟巢笔被奥组委定为礼品,赠送各国贵宾,还获得了奥运会创新奖的最高奖项——红星奖。
转型升级
然而光有制造还不够。在邱智铭看来,企业有硬、软、巧三种竞争力。
“贝发集团现在年产各类笔20亿支,生产线都是从德国、日本、瑞典等国进口的最新设备,硬竞争力已居全球一流水平。”邱智铭说,但我们在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的软竞争力不够,中国制笔业的人均年产值为1.5万美元,贝发集团是4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仅为人家的一半。
而更为缺乏的是打造产品供应链、整合上下游产业的巧竞争力。巧竞争力用的是智慧而不是资本,是资源互补、强强联手、合作共赢。“这方面贝发集团才刚刚起步,北京奥运会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邱智铭说。
贝发集团是北京奥运文具类商品的惟一供应商,需要采购供应120多个品种、300余种规格的各类文具办公用品。文具业是贝发的短腿,怎么办?邱智铭联络了国内8家纸品厂,携手北京奥运物流商,成立了奥运文具现场服务中心,负责文具的物流、配套、保障,较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使命。
邱智铭说,要成为优秀的服务商,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还需要品类齐全,服务周密,更需要网络化、信息化的支持。“从制造商到供应商、服务商,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危中寻机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邱智铭正在加快转型的步伐。
“以前我们做外贸,一个货柜仅装一种货,货物抵达后,由下家客户拆零、分拣、配送,现在这些活全由我们包了。”邱智铭很自信:“公司按订单把货物搭配好,分送各个店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终端客户对我们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国外大采购商将其采购体系与贝发的供应体系直接并轨,双方从客户关系上升到合作伙伴,这都是公司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气象。”
在当前形势之下,邱智铭谈得更多的是机遇。“目前,国际市场存在三大机遇。一是行业大洗牌,中小文具企业处境困难,陷于关停并转,这就给贝发集团等优势企业带了新客户。二是国际市场触底反弹。去年以来,欧美客户为减少资金压力,降低库存,大量抛货,现在已有部分商品紧缺,急需备货‘补单’。三是国外商家为节省成本,改变采购方式。如大采购商沃尔玛不仅采购我们的笔具,还委托我们采购办公用品、学习用品等文具。”
基于当前的形势,邱智铭认为:“2009年,贝发集团比上一年增加10%的出口额应无大碍。”
至于长远目标,邱智铭同样显示了他的雄心:“我们将实施‘个十百千万’战略,即将国内有制造优势的文具产品和企业整合起来,打造‘一个产业、十个品牌,百家企业,千家分销和万家终端’的扁平化发展模式,使贝发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制笔基地和文具服务商。”来源:生意社
2009年04月22日